我國模板行業是一個新興產業,是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一起蓬勃發展的行業。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我國沒有一個模板生產廠、腳手架生產廠以及模板租賃站。自80年代初,我國開始全面推廣應用組合鋼模板,先后建立了一大批鋼模板廠、腳手架廠、鋼模板專用設備廠、維修設備廠以及鋼模板租賃站等,逐步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模板行業。多年來,我國模板行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在建筑施工中起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是非常可觀的。我國模板行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發展,經歷了很多難忘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追憶協會成立前后的那些珍貴記憶。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轉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局面,基本建設進入大發展階段,對模板有著大量的需求,但面臨一個嚴重問題是基建用木材十分緊缺,使得許多基建施工工程無法開工,中央有關部門及時提出“以鋼代木”的重要技術經濟政策。冶金部領導指示自主開發組合鋼模板,并將這個課題交給中冶建研院,中冶建研院又將這個任務給了工業化研究室。冶金部要求在1979年底前拿出鋼模板,時間非常緊張,由于我在施工室研究模板技術已有6年的經歷,所以,這個鋼模板的研究課題交給我負責完成。 1979年初,組合鋼模板新技術研究成功,首先在上海寶鋼建設工程中大量應用。同年12月,冶金部在寶鋼召開組合鋼模板技術成果鑒定會,中央各部的基建部門和施工企業都參加了會議,對組合鋼模板科技成果通過了鑒定。 這項技術成果也得到原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簡稱國家建委)的高度重視,提出推廣應用組合鋼模板是傳統木模板的更新換代,是“以鋼代木”,節約木材的重要措施,是模板施工工藝的重大改革。為了更好地推廣應用組合鋼模板,國家建委與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推廣應用重要措施。 1、正式確定在中央有關各部和有關地區建立鋼模板定點生產廠,因為當時鋼材都是計劃供給,沒有計劃指標是不可能買到鋼材的,建設銀行負責對定點廠給予貸款,以解決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 2、1980年5月,國家建委、國家物資總局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聯合成立了“組合鋼模板推廣應用領導小組”,在政策、物資和資金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解決了鋼材、流動資金和科研經費等一系列問題。 3、為了交流組合鋼模板的施工技術和使用管理經驗,從1980年到1983年,在國家建委施工局支持下,每年組織召開一次全國性組合鋼模板會議,有組合鋼模板現場經驗交流會、技術規范審定會、施工技術和使用管理經驗交流會、技術與管理工作會等。 4、1981年至1987年,國家建委施工局每年審批很大一筆科研經費,先后支持了冶金、水電、鐵道、城鄉等有關部門和上海、遼寧、江蘇等地區的幾十個單位,進行了有關鋼模板、鋼腳手板、鋼支撐系統、維修機具、專用設備、脫模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四十多項科研成果。 在國家建委等部門的支持下,中冶建研院積極組織中央有關部門和地區的專家,編寫了各種技術標準、參考書籍和影片等,為鋼模板生產和施工企業提供各種資料,為積極推廣應用組合鋼模板做了大量工作。 1、1980年,中冶建研院和上海寶鋼二十冶、十九冶、五冶等4個單位,共同編制了《組合鋼模板施工技術操作規程》。 2、1980年,在中冶建研院組織舉辦了組合鋼模板產品展覽會,有全國20多個省市、20多個部門約六千多人參觀,免費發送鋼模板制作圖、制作質量標準等資料,對進一步推廣鋼模板起了較大作用。 3、1980年,我編寫了《組合鋼模板》彩色科技影片的劇本,并陪同中冶建研院攝影組到寶鋼拍攝鋼模板施工應用的過程,到二十冶拍攝鋼模板生產情況。影片的拍攝和編輯工作完成后,免費送給一些模板生產廠和施工企業。 4、1981年,受國家建委施工局的委托,負責組織冶金、建設、電力、煤炭、鐵道、水利等13個單位的專家,編寫了國家標準《組合鋼模板技術規范》GBJ214-82。 5、1980年至1982年,利用刊物、資料、簡報、動態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在各種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文章五十多篇,發送鋼模板制作圖等資料一千多套。 6、1983年,我負責組織冶金、水電、煤炭、鐵道、城鄉、中建等部門和上海、江蘇、大連等地區的27個單位,由嚴希直、糜嘉平、陳宗嚴、潘 鼐、李鐵巖等39位專家和技術人員參加編寫了《組合鋼模板施工手冊》。 7、1984年,我和陳宗嚴高工共同編寫了《組合鋼模板》書籍,它是我國第一本系統介紹鋼模板生產、施工和管理方面知識的書籍。 8、1984年,由國家計委施工局發文,我負責組織冶金、建設、電力、煤炭、鐵道、建設等部門的8個單位參加,編制出版了國家標準《組合鋼模板標準設計》,以便生產的鋼模板,都可以相互組裝使用,以適應工程建設標準化發展的要求。 通過多年鋼模板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鋼模板的推廣工作取得重大成就,1984年已建立鋼模板廠150多家,鋼模板年產量達到500萬㎡,鋼模板擁有量達到1400萬㎡,施工使用面已達到41%。另外,隨著組合鋼模板的推廣應用和各種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從設計、科研、生產、施工和租賃等各個方面,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模板行業。 二、模板協會成立過程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行業協會剛興起,為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經濟大發展的要求,國家計委施工局通報了國家計委施工局準備成立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中央部委和有關院所也可成立相關協會和專業協會。由于中冶建研院多年的鋼模板研究和推廣應用工作,已成為全國鋼模板研究中心,經原國家計委施工局批準,由中冶建研院負責組建模板協會。 1984年1月27日,在國家計委施工管理局的指導下,中冶建研院召開了中國模板工程協會籌備組成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冶金、水電、煤炭、鐵道、交通、石油、化工和國家計委施工管理局等13人。會議議定了幾個內容: 1、由有關中央部委的代表組成中國模板工程協會籌備小組,冶金部劉鶴年同志為組長,鐵道部李鐵巖同志為副組長; 2、協會初定成立時間為1984年4月至5月; 3、責成有關同志負責協會組織、文件資料等籌備工作; 4、成立大會的主要內容:(1)協會籌備工作報告;(2)通過協會章程;(3)討論協會1984年工作計劃和協會經費管理辦法;(4)選舉協會理事會和理事會領導機構。 1984年5月29日,經國家計委施工管理局批準,在北京香山召開中國模板工程協會成立大會,有國家計委施工局的領導,中央各部的基建主管部門、施工企業和鋼模板廠以及科研、設計單位的會員,共80多人參加會議。 會議選舉產生了47名理事組成的第一屆理事會和領導機構。劉鶴年任理事長;張岳東、王志杰任顧問;康山、李鐵巖、宋國秉、陳國翰、嚴希直、李大斌、糜嘉平任副理事長;糜嘉平兼任秘書長。 協會成立大會合影 80年代初,我國社會團體還很少,也沒有一個政府部門負責社會團體的登記、審批和管理等工作。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家經濟建設規模的不斷發展,全國各地,各行各業都成立了許多社會團體。到90年代初,全國已成立社會團體約有10萬個左右,迫切需要有一個政府機構,對如此龐大的社會團體進行管理。1991年,國務院決定在民政部設立社團管理機構,全國性社團由民政部負責審核、登記和管理,省市級社團由各地民政局負責審核、登記和管理。 1991年,國家機構又一次調整,國家計委施工管理局要并入建設部,改為建設部施工管理司,1994年,又更名為建設部建筑業司。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是否與計委施工局一起并入建設部是一個難題,因為民政部發文進行全國性行業團體登記,要求相同業務的行業協會合并,所以,協會并入建設部后,必須與即將成立的中國建筑業協會合并,協會的許多工作人員就要調走。 1993年1月19日,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在京召開了理事長擴大會議,通報了該協會目前的處境。為了不影響我們這一批協會到民政部的注冊登記,讓我們各自辦手續,到民政部進行登記。 1993年2月4日,中冶建研院給冶金部人事司提交文件,提出中國模板工程協會秘書處掛靠在中冶建研院,要求同意從二級協會申請辦理登記一級協會。另外,由于協會的組成單位,不僅有施工企業,還有模板生產廠、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租賃單位、政府管理部門等,民政部要求更名為中國模板協會。 1993年3月29日,冶金工業部給中國模板工程協會發文批復,同意協會到民政部注冊登記。 1993年6月5日,冶金部人事司給民政部社團登記司發函,同意中國模板工程協會更名為中國模板協會,并請予以注冊登記。 1993年7月6日,我協會與部分中央部委協會,首批通過民政部核準登記,正式批準為全國性行業團體,并更名為中國模板協會,登記證號1454號,具有社團法人資格。 民政部負責社會團體的管理工作后,開展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全國社會團體的發展工作進入正常化。我協會通過核準登記后,還經歷過民政部、工商、稅務等部門的多次審核、審計和檢查。 1999年3月4日,民政部發布社會團體核準登記公告,中國模板協會等101個社會團體,經民政部審核,第一批通過核準登記,登記證號為3046號。 2001年全國社會團體共有12.9萬個,其中,行業協會共有36605個,比2000年新增3711個,全國性行業協會400多個,覆蓋了國內各個行業、各個領域。 同年11月,通過國家經貿委組織對協會的清產核資審計工作。2002年,按照民政部的要求,完成對中國模板協會租賃委員會、竹膠合板委員會和新疆辦事處的復查登記工作。 -未完待續-